日本建筑译介

跨越语言的边界

对话隈研吾|书与建筑师2:印象深刻的书籍

原文链接:http://db.10plus1.jp/backnumber/article/articleid/91/

原文标题:建築と書物──読むこと、書くこと、つくること | 隈研吾+五十嵐太郎+永江朗(建筑与书籍——阅读,书写,创作)

翻译:@日本建筑译介

永江朗:

到现在为止,有哪些建筑书籍令你印象深刻呢?

隈研吾:

Beatriz Colomina的《Privacy and Publicity: Modern Architecture as Mass Media》(1996)很有意思。我这一代人十分推崇篠原一男的《住宅论》,但我并不觉得他笔下将住宅神化的文本多么有趣。无论是柯布西耶的《走向新建筑》,还是《住宅论》,这种神化住宅的言论都没有触及人的内心。比起来,像原广司描述其“有孔理论”的作品,反倒是我在二十几岁时更愿关注的对象。至于矶崎新的书,我通常将它作为一种收集资讯的工具,阅读的时候不会产生什么情感共鸣(笑)。

f:id:worldsy:20200302041438j:plain

篠原一男《住宅论》

永江朗:

阅读会否让你的建筑设计产生根本性的改变?

隈研吾:

确实有一些内容对我的设计核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。反过来说,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,建造这一行为也就不过是各种琐碎流程的堆叠了。其实,这和给妻子揉肩有些相似(笑)。在听到对方各种细微需求的时候,尽管心里会想“这样做好吗”,但仔细解读这句话之后,就能意识到“啊确实会对揉肩效果有很大影响”。如此日复一日,便能调整好力道,出色完成任务。

永江朗:

可以具体说说看么?音乐家、美术家常常会说“寻找作品主题”,你会在书中找到这样的主题吗?或者说,你可以从书中获得通往某个主题的线索吗?从更技术性也更实际的角度来说,假如要设计墙面,你能从书中找到具体的答案吗?

隈研吾:

每次当我试图从书中发现主题,自己都会深受这个主题的影响,因此我现在尽可能避免直接阅读。譬如要决定一面墙的位置,我会想到还需要结合某种深层的本质性的东西再作考虑。我更希望从阅读中获得这样思考的勇气。

永江朗:

所以是从字里行间找到鼓励自己的话语啊。

隈研吾:

文章中是否存在某种“气”,对于建筑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读原广司的书,可以感觉到里面70年代的气息;而矶崎新的文章更像是mook(magazine+book)。读这两人的书时,所用的阅读方式是全然不同的。

f:id:worldsy:20200302041836j:plain

原广司《世界聚落的教示100》(有中译本)

永江朗:

与你同辈的国外建筑师的书,你喜欢读吗?

隈研吾:

我感觉同辈的国外建筑师中写书的并不多,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的人更是有限。雷姆·库哈斯作为唯一的写作大家,几十年来都受人追捧。伯纳德·屈米是将现代思想视觉化,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过时;而库哈斯能始终保持其自身的新鲜感,大概是因为他所追求的总是现代思想仍未触及的东西。话说比我年轻的一辈人,像五十岚你又是如何看的呢?

五十岚太郎:

我觉得MVRDV的书挺有意思,但不是说它的文本能启发人,而是指它相邻页面连续同一主题的排版方式比较新颖。书还是书,呈现方式却在逐渐发生变化,甚至像是在做PPT展示了。雷姆也好,MVRDV也罢,要么发行字典般的“大”书,要么把某个作品扩展成一本书——制作方也真是大胆。像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库哈斯的《普拉达》,原本只是作为送给普拉达的礼物而特别制作的印刷本——这是作为赠品的书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荷兰建筑师出书与地域传统有关。纵观欧洲历史,荷兰重视书籍的新教徒不断涌现,印刷业等随之繁荣,刷刷地印点书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。做书的门槛确实很低。

DVD作为一种新媒介,最近在建筑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常见。虽说对于这种媒介与建筑表现之间的关联,肯定还无法做出类似Beatriz Colomina那样的分析,但那些带有记录性质的标题越来越多。Archigram(英国的建筑师团体)当时制作的一些短片也相当另类。现在要找到Charles Ormond Eames夫妇、Archigram等建筑师过去制作的影像并不难,由此也可以再次验证建筑师与影像之间的关系。从今往后,建筑师的影像作品一定还会继续增加。像伊东丰雄、青木淳以及数字领域的建筑师,在陈述个人作品的时候也都开始利用动画或数码影像了。

f:id:worldsy:20200302043227j:plain

Archigram《A Walking City》(1964)

永江朗:

五十岚真是读了不少的书啊。我这里有一个从编辑那里听来的趣闻,说五十岚家里是这样的:丈夫睡觉的时候,妻子就在一旁读书,读出声的那种。所以说五十岚太郎的阅读时间是两个人的量。

五十岚太郎:

是玩笑而已啦,最近常被引用的米兰·昆德拉倒像是有这样的趣闻轶事。但是说起来,我还是在念研究生时读的书最多。那会儿时间充裕,认真地读了不少书,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读者会。现在的话,除了负责写书评而仔细阅读的部分,自己从头到尾好好读完的书确实在减少。更多的时候,我只是浏览目录、阅读序言与后记,在理解全书构成的基础上挑出重点查看。总之觉得,既然无需一字一句阅读也能掌握作者意图,那么在未来工作中或其他必要的时候再来仔细翻阅即可。

所幸建筑书籍大多是带有插图的,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类型书籍的更为鲜明的特征。如果要阅读建筑相关的书籍,我也会优先选择带有插图的。毕竟除了原创内容以外,插图的组合也能传递某些信息。就像是阅卷,比起判断报道之类的纯文字作品,给摄影作品打分显然更快吧(笑)。就内容消化的速度来说,附有插图的建筑书籍也优于纯文字作品。

隈研吾:

所以说基本上都不会精读了吧,绝对是(笑)。讨论会什么的,翻一下插图就能了解个大概,再感受下写作语气,差不多就足够了(笑)。有时是抱着寻找创作主题的迫切感而读书,有时只想了解作者的态度,有时单纯就是为了弄清某张插图而到文中搜集信息……从这样的角度来看,建筑书籍大概只是一种稀薄的存在了。(笑)

 

>>本节完

>>继续阅读→书与建筑师3:建筑与现代思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