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建筑译介

跨越语言的边界

伊东丰雄先生,这真的是歌剧院吗?

原文链接(原网址已清除内容):http://casabrutus.com/architecture/3282

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刊载时间:2014.10.20

最近更新:2014.11.18

《TOTO Gallery·间》展已开幕,追溯了台湾台中在建的歌剧院至今为止走过的9年。借此机会我们也访问到了伊东丰雄先生,得以了解其创作的秘密。

f:id:worldsy:20210612004447j:plain

台中大都会歌剧院(官方名称为台中国立歌剧院),仿佛是地面洞窟,又如动物巢穴。因定于明年开馆,目前工程在加紧推进中。周围环境设定为公园。photo_Iwan Baan
Read more

谷口吉郎・谷口吉生建筑作品展报道(图片集)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japandesign.ne.jp/report/150114_taniguchi_kanazawa.html

原文标题:[谷口吉郎・谷口吉生]展 金沢が育んだ二人の建築家

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最近更新:2017.6.17

作为金泽市民艺术村的开幕大展,“谷口吉郎·谷口吉生作品展-金泽孕育的两位建筑师”于2014年12月21日正式落下帷幕。这两位生于金泽的建筑师——谷口吉郎(1904~1979)与谷口吉生(1937~)父子,不仅在日本近现代建筑中开拓了自己的一方天地,同时又不断地在向世界舞台迈进。

f:id:worldsy:20210611233512j:plain

展馆入口

f:id:worldsy:20150205011322j:plain

谷口吉郎(左) 谷口吉生(右)
Read more

彩虹建筑作品:巢鸭信用银行系列

原文链接(事务所官网):http://www.emmanuelle.jp/all

编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最近更新:2015.5.30

译者说

巢鸭信用银行因服务热忱而著称,2009年起为了树立亲和的新形象,开始与擅长使用色彩的emmanuelle moureaux architecture + design合作。至今事务所已为巢鸭信用银行设计完成了五处支行,本站为你盘点这几栋宛若彩虹的非传统银行建筑。

  • 巢鸭信用银行新座支行
  • 巢鸭信用银行常盘台支行
  • 巢鸭信用银行志村支行
  • 巢鸭信用银行江古田支行
  • 巢鸭信用银行中青木支行

巢鸭信用银行新座支行

埼玉县,新座(2009)

设计概念:正方形

这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。建筑师希望从空间、外观、外部通道等多方面来展现银行的亲和力。

24种色彩的正方形色块被装饰在外部通道的矮墙、建筑的外壁上。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室内,每个功能区(大堂、ATM自助区等)饰以不同色系的小色块,形成一种独特的存在感。

f:id:worldsy:20090719181931j:plain

f:id:worldsy:20090719171414j:plain

Read more

坂茂:我眼中的弗雷·奥托(Frei Otto)

原文链接(原网站已清除内容):https://casabrutus.com/architecture/7734

原文标题:坂茂が語る、フライ・オットーの功績(发布于2015.4.20)

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最近更新:2015.6.1

凭借永无止尽的探索精神,弗雷·奥托创造出了许多新鲜的、前所未有的空间和结构。

今年3月,弗雷·奥托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。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一条令人悲伤的消息——这位结构大师的离世。建筑师坂茂作为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的合作设计者之一,与我们分享了他与奥托之间的一些回忆。

f:id:worldsy:20210611212822j:plain

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(2000)

f:id:worldsy:20210611212854j:plain

坂茂合作作品,奥托作为结构顾问。结合当时世博会所在地与主题,采用大量管状再生纸,营造出一个拱形无支柱的大空间。其中用布胶带进行粘合的创意则源于奥托。
Read more

妹岛和世: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(Nishinoyama House)

原文链接(已失效):

http://www.world-architects.com/architecture-news/submitted-works/Nishinoyama_House_830

原文标题:Nishinoyama House

作者:Fred Bernstein

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最近更新:2015.6.8 

f:id:worldsy:20210611165538j:plain

Photo: Iwan Baan

在京都郊区,有一处规模并不大的集合住宅,名为“Nishinoyama(西野山)House”。要想弄明白这个建筑的设计理念,屋顶正是关键。

建筑师妹岛和世(普利兹克奖获得者SANAA事务所合伙人之一)擅长设计低矮建筑,屋顶常与地面平行。但是在京都,为了保持古都特色,屋顶必须有一定的坡度。妹岛(与她的个人事务所——妹岛和世建筑设计事务所)遵从了这一规定,并在设计过程中给予这一集合住宅最鲜明的特色:21面面积接近的斜屋顶,乍看之下如同一座微型村落。但它与传统建筑又迥然不同——在妹岛的手中,波浪状金属斜屋顶并没有交会于某条屋脊,而是形成了一个彼此分离的综合体,暗示檐下复杂的住宅空间组合。

Read more

日本建筑师作品在欧洲 第二回:公路旅行 纵贯法德瑞

原文链接:

http://10plus1.jp/monthly/2015/06/kenchiku-2.php

原文标题:連載 “ケンチク”・イン・ヨーロッパ──日本人建築家作品を訪ねる100日紀行(建筑·In·Europe——探访日本建筑师作品100日纪行)

作者:Nicolai Kruger & 柳泽恭行 (美国建筑师协会AIA)

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最近更新:2017.8.8

  • 前往德国、瑞士、南法的文化交错带
  • 安藤忠雄,石雕美术馆(德国Bad Münster am Stein,2010)
  • SANAA、谷口吉生、安藤忠雄、槙文彦,诺华园区(瑞士巴塞尔)
  • 安藤忠雄、SANAA,维特拉园区(德国,Weil am Rhein)
  • 隈研吾,贝桑松艺术文化中心(法国贝桑松,2012)
  • SANAA,劳力士学习中心(瑞士洛桑,2010)
  • 槙文彦,圣艾蒂安市夏多科尔区再开发计划(法国圣艾蒂安,2008-2011)
  • 次回预告
  • 实用信息(译者注)

前往德国、瑞士、南法的文化交错带

我们在巴黎待了两周之后,就飞往了德国中部的杜塞尔多夫。在那里,我们坐上了即将伴随我们整个行程的大众房车,开始了为时9个星期的露营生活。但没过多久,我们就意识到,2个大人、2个孩子要在一辆房车内勉强生活,必然存在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。早有耳闻带孩子就像玩游戏,因此我暗自决心,要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,尽可能利用好车内的每一寸空间,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妥当。真的能够一路顺风吗?

本回主要记录了我们在德瑞法三国国境线之间的游走。第一个目的地是名为Bad Münster am Stein-Ebernburg的小城,那里有一间安藤忠雄设计的石雕美术馆(Steinskulpturenmuseum )。虽说这间博物馆平时只在周末对外开放,但只要事前预约,再付上一定费用,即便平日也能享受私人导赏服务。

f:id:worldsy:20210611154558j:plain

Read more

日本建筑师作品在欧洲 第一回:飞往巴黎

原文链接:

http://10plus1.jp/monthly/2015/05/kenchiku-1.php

原文标题:連載 “ケンチク”・イン・ヨーロッパ──日本人建築家作品を訪ねる100日紀行(建筑·In·Europe——探访日本建筑师作品100日纪行)

作者:Nicolai Kruger & 柳泽恭行 (美国建筑师协会AIA)

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最近更新:2017.7.27

  • 飞往法国巴黎
  • 伊东丰雄,康亚杰医院(Hospital Cognacq-Jay,法国巴黎,2006)
  • SANAA,卢浮宫朗斯分馆(法国巴黎,2012)
  • 次回预告
  • 作者简介

译者说

“日本建筑师的作品为何在欧洲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?”一对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建筑师夫妇带着这个问题环游欧洲,耗时3个月,探访了安藤忠雄、矶崎新、隈研吾、SANNA、谷口吉生、坂茂、藤森照信、槙文彦在法国、西班牙、德国、意大利、瑞士、奥地利、荷兰的40个项目。

原文发布于2015年,文中资讯类信息仅供参考。

我们是一对同为建筑师的跨国夫妻,育有两个孩子,分别为2岁和4岁。我们驾驶着一辆房车,花了12个星期穿越了欧洲7国。

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东京开展建筑实践。为使业务能力有飞跃性的提升,我们决定回到曾经学习建筑的美国,即从日本移居美国。如此大的环境变动自然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,趁此机会,我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长途旅行。

通过在日本事务所工作的经历,我们发现,对于能够同时在审美和技术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日本建筑,世界普遍表现出敬佩之情。由此我们想在旅行中亲自调研一番,弄清楚为什么日本建筑师的作品在欧洲会受到如此巨大的关注。

我们选择了较为知名的几位日本建筑师(安藤忠雄、矶崎新、隈研吾、SANAA、谷口吉生、坂茂、藤森照信、槙文彦)在法国、西班牙、德国、意大利、瑞士、奥地利、荷兰等欧洲7国的约40个设计作品。这些作品的功能和设计动机各不相同,或直接指定,或在竞赛中脱颖而出;位置和环境也是多种多样,有些地处历史街区,有些则被自然景观包围。当然,不同建筑师的表现手段也是千差万别的。

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,是不论新旧尽可能多地探访调研建筑作品,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——“欧洲的日本建筑”来看待。第1回到第3回将通过描述已经落地的项目,来体现日本建筑与文脉的结合方式;第4回是对日本建筑师、业主和使用者等的采访,由此了解日本建筑在哪些地方让欧洲人着迷,进而展开深度的思考和讨论。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