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建筑译介

跨越语言的边界

坂茂:我眼中的弗雷·奥托(Frei Otto)

原文链接(原网站已清除内容):https://casabrutus.com/architecture/7734

原文标题:坂茂が語る、フライ・オットーの功績(发布于2015.4.20)

译者:@日本建筑译介

最近更新:2015.6.1

凭借永无止尽的探索精神,弗雷·奥托创造出了许多新鲜的、前所未有的空间和结构。

今年3月,弗雷·奥托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。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一条令人悲伤的消息——这位结构大师的离世。建筑师坂茂作为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的合作设计者之一,与我们分享了他与奥托之间的一些回忆。

f:id:worldsy:20210611212822j:plain

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(2000)

f:id:worldsy:20210611212854j:plain

坂茂合作作品,奥托作为结构顾问。结合当时世博会所在地与主题,采用大量管状再生纸,营造出一个拱形无支柱的大空间。其中用布胶带进行粘合的创意则源于奥托。

Q 在学生时期,你对奥托的作品有什么印象?

他的建筑结构有如浑然天成。奥托并不热衷追赶设计潮流,他专注开发新型结构系统,对材料的研究几乎不受外界影响。我在学生时期就对像他这样的建筑师情有独钟。

Q 你与奥托合作完成了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的设计,能否分享下这个过程中的小故事?

由于世博会在德国举办,我一下就想到要找慕名已久的奥托,请他帮忙一起参与日本馆的建设,为此写信给他预约见面时间。我担心无法说服他加入团队,还特地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展示材料;没想到那天去了才发现,他早就不知从哪里拿到了纸管,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,完全做好了一起开工的准备。

Q 用纸来做建筑的想法,对奥托来说应该是极为有趣吧?

他一直在追求的,就是用最少的材料、最小的力道形成开阔的空间。我想纸建筑应该能作为一种延伸。

f:id:worldsy:20210611213104j:plain

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屋顶(1972)。由吊起的索网形成的连续曲面,表面覆盖着透明的聚丙烯薄膜,动感十足。这个建筑基于Gunter Behnisch与Heinz Isler的提案,又加入了奥托的设计,最终成形。

Q 你觉得奥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

第一次见面时他差不多70岁了,虽说已经被社会磨去了些棱角,但仍看得出年轻时是个坚守原则之人。从他的作品列表中就可以发现,比起计划建造的建筑作品数量,真正实现者可谓寥寥——想来也是因为不愿妥协吧。

Q 你是否有受到奥托的影响呢?

我在参观他所带领的轻型结构研究所的建筑(1966)时就曾感慨“太可惜了”。那其实也是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(1967)的原型,因为本身是一栋用于研究的设施,所以尽管用了索网结构,在外部还是选择了普通的屋顶材料与隔热材料。当时我就觉得或许木质外壳会更合理,于是在设计蓬皮杜梅斯中心时加入了这一想法,将笔直的木材压弯,使其形成曲面结构的屋顶。

Q 你觉得奥托为建筑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

他对轻型结构的早期探索,孕育出了帐篷、悬挂式屋顶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。而且这已经不仅仅是奥托的作品与思想,更可以说是建筑界的通识——日本建筑界内也有作品仿照了奥托的网状外壳。但是比起这毋庸置疑的贡献,对奥托的客观评价却来得太迟。这次借着普利兹克奖,他的功绩终于得到了认可。